在平遥的看的最后一部长(bù zhǎng)片,也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的(de)电影🎬。包括我在内的朋友们都(dōu)被最后一刻的反转感到深深地震撼(zhèn hàn),一边叹息,这终究不是属于我们的(de)叙事。
所有人都以为那是一封私奔(sī bēn)的情书📖,或者一纸远方的车票。最终(zuì zhōng)谜底揭晓,才发现导演想表达的(de)内容和格局远超我们的想象。无论是(wú lùn shì)黑人大兵还是修车的初恋,前半部分(fēn)铺垫的都是一套守旧的叙事(xù shì),被伤害的女人👩和拯救她于(yú)水火的男人👨,如同王子吻💋醒公主(gōng zhǔ),公子赎买风尘女。我们已经厌倦了这种(zhè zhǒng)青天大老爷为我做主的故事,从(cóng)一个男人👨的怀抱奔向另一个(yí gè)男人👨,这种逃离如饮鸩止渴,不久后就(jiù)会意识到是从一个火坑跳入另(lìng)一个火坑。
而导演彻底推翻了这种(zhè zhǒng)叙事,她明确地告诉观众,家暴是(shì)权力关系的失衡,是女性在社会(shè huì)和家庭关系中失权的外化结果。想要(xiǎng yào)在家庭中立足,首先需要在社会(shè huì)中立足,去争取最核心最基本(jī běn)的权利。如果最后一幕女主真的去(qù)了车站,又真的被丈夫撞见,那么(nà me)冲突的场面可以想见。但是她没有(méi yǒu)去,在一时的保全和长久的(de)斗争中,她做出了选择,站在(zài)投票站前,和丈夫面对面对峙。于是象征(xiàng zhēng)着男权的施暴者只得隐忍不发,默默退(tuì)下。
我以为每个观众都会对(duì)这一幕感到莫大的动容,结果看(kàn)了几页短评,惊讶地发现竟然有(yǒu)这么多人,甚至不乏有许多女性,对(duì)结局感到“不解气”。诚然,现代人受短视频(shì pín)侵袭太久,期待在影视中获得更加(gèng jiā)直给的感官刺激,所谓爽文叙事,比如(bǐ rú)报复家暴男,痛打小三,看似非常(fēi cháng)符合人们的道德期待,实则在干扰(gān rǎo)麻痹人的思维,为你编织一个(yí gè)虚假浅薄的美梦,从而忘记真正的(de)矛盾核心。有好几条短评的核心内容是(shì),“难道投票后回家就不用挨打了(le)吗?”“难道挨打这么多年就用投票(tóu piào)轻轻化解了吗?”看到这一类评论(píng lùn)真的很难不叹气,感觉和简中观众(guān zhòng)交流是一种彻底的思想扶贫。这些(zhè xiē)人期待的会是什么呢,像(xiàng)潘金莲毒死武大郎吗?如果以复仇为(wèi)主题,那这部电影🎬该变得多么平庸(píng yōng)啊。
我理解有些人说,妇女投票权(tóu piào quán)和女人👩在家里被打没有强(qiáng)关联性,理由是有投票权的地方也(yě)无法避免家庭暴力。这就指向了另(lìng)一个议题,即家庭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(de)分支,我们无法消除暴力,是因为我们无法(wú fǎ)消除权力差距。老师🧑🏫打学生🧑🎓,护工打(dǎ)老人,城管打小贩,丈夫打妻子,这个(zhè ge)世界🌍每分每秒都在上演暴力伤害(shāng hài)的事件,而几乎所有暴力都是(shì)权力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凌辱(líng rǔ)。
拒绝逃离中还有另一种政治隐喻(yǐn yù),在一个四处呼吁“润”文化的时代(shí dài),似乎所有的麻烦和痛苦都能(néng)通过润来解决,抱怨苛刻的审查,抱怨(bào yuàn)受限的自由,抱怨畸形的职场,认为(rèn wéi)换个环境就万事大吉的人,就像(xiàng)认为被家暴了跟情人私奔就(jiù)好了一样。绝大部分人不会认同后者(hòu zhě),但对前者的态度却暧昧不定(bù dìng)。其他地方的人现在之所以能享受(xiǎng shòu)令人期羡的环境,是因为人家一开始(kāi shǐ)就没有选择私奔,而是去了投票站(tóu piào zhàn)。权利是一代代人争来的,如果你(nǐ)没有直面强权的勇气,就永远等(děng)不来自由平等的一天,因为平等意味着(yì wèi zhe)平权,而手握强权的人绝不会把(bǎ)这种好东西拱手让给你。
互联网对于(duì yú)家暴受害者的态度其实非常刻薄无情(wú qíng),不婚不育主义者的其中一个论点就是(jiù shì),不结婚🎎就不会被家暴,理由是(shì)有太多女孩👧婚前就很清楚(qīng chǔ)有暴力行为的存在,但却依然决绝(jué jué)的步入婚姻生活,所以婚后被打是(shì)一种自作自受愿打愿挨的模式。如今(rú jīn)再细想,发现这是一种多么绝望而悲伤(bēi shāng)的价值观,呼吁女性不要走进婚姻以(yǐ)摆脱家暴,其实就是变相的逃离和(hé)模糊矛盾避重就轻。当我们对暴力的(de)存在感到麻木不仁,而将重点放在计较(jì jiào)受害者为什么不逃离,而不是施暴者为什么(wèi shén me)能轻松逃脱现代社会法律制裁,与此同时后者(hòu zhě)才是家庭暴力之所以亘古存在的主要(zhǔ yào)原因。与其对受害者报以“尊重祝福”,更(gèng)应该索求权力的制衡,去诘问立法者(lì fǎ zhě)和施暴者。